中新經緯8月13日電 國新辦13日就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和服務業(yè)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fā)布會。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在會上表示,兩項貼息政策分別從消費的需求端和供給端來發(fā)力,將財政金融政策的著力點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
廖岷稱,消費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是暢通國內大循環(huán)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提振消費、擴大內需。2025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2025年對符合條件的個人消費貸款和消費領域的服務業(yè)經營主體貸款分別給予貸款貼息。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深入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有效釋放內需潛力。財政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會同相關部門制定了個人消費貸款和消費領域的服務業(yè)經營主體貸款兩項貼息政策,目的就是要通過進一步強化財政和金融協(xié)同,撬動更多信貸資金精準投向消費領域,降低居民和經營主體的信貸成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時,通過提振消費暢通經濟循環(huán)。
廖岷介紹,首先是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這項政策直接惠及廣大人民群眾,是中央財政首次對個人消費貸款進行貼息。貼息對象為,居民使用的相關貸款經辦機構個人消費貸款中實際用于消費的部分,包括單筆5萬元以下日常消費,以及單筆5萬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車、養(yǎng)老生育、教育培訓、文化旅游、家居家裝、電子產品和健康醫(yī)療等重點領域消費,貼息比例為1個百分點,大體為當前商業(yè)銀行個人消費貸款利率水平的1/3,政策實施期為1年。支持范圍既包括商品消費,也包括服務消費,這符合我國居民目前消費的最新的多元化發(fā)展趨勢。
其次,是消費領域的服務業(yè)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從消費結構看,我國目前服務消費具有較大增長潛力,為了釋放這一潛力,需要有更高品質的供給,因此,財政部同步實施了服務業(yè)經營主體貸款的貼息政策。貼息對象是向消費領域服務業(yè)經營主體發(fā)放的銀行貸款,聚焦餐飲住宿、健康、養(yǎng)老、托育、家政、文化娛樂、旅游、體育等8類主要消費服務領域。貼息比例為1個百分點,可以貼息1年,上述領域的服務業(yè)經營主體單戶享受貼息的貸款規(guī)模最高是100萬元,單戶享受貼息最高1萬元。這兩項政策到期后,財政部還會開展效果評估,研究視情延長政策的期限,或擴大支持范圍,和調整貸款經辦機構的范圍。
廖岷表示,在這兩項貼息政策的設計過程中,財政部始終堅持了以下五項原則:
一是堅持服務消費群體及經營者。兩項政策直接惠及消費者個人和消費服務的供給方,通過降低信貸成本、提高政策覆蓋面等措施,為提升消費領域的服務水平,為居民獲得高品質的商品與服務提供便利。
二是堅持簡單易行。兩項政策不設繁瑣的門檻、不搞復雜的操作,力求惠及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和經營主體經營所需,貼息測算和申請等工作主要由貸款經辦機構完成,這樣能最大程度地便利借款人。
三是堅持貼近生活。政策支持范圍廣泛覆蓋涉及居民衣食住行的主要消費場景和消費種類,貼息額度綜合考慮了城鄉(xiāng)居民家庭收入和支出狀況,有助于支持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部分開支。
四是堅持市場化、法治化運作。兩項政策均明確要求經辦機構要按照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開展授信評審、貸后管理,嚴格執(zhí)行各項信貸監(jiān)督管理制度規(guī)定,強化信貸資金用途管理和風險管控。
五是堅持部門的協(xié)作。兩項政策實行全流程管理,中央和地方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嚴格把好資金的審核、撥付等關口,確保政策的執(zhí)行效果。
廖岷指出,當前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日益呈現出多層次、多樣化的特點。兩項貼息政策分別從消費的需求端和供給端來發(fā)力,將財政金融政策的著力點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現在也正值暑期,大家旅游度假、休閑消暑、影視打卡、學習充電等消費需求旺盛。接下來還有中秋佳節(jié)、“十一”黃金周,都是傳統(tǒng)的消費旺季,希望這項政策能夠對人民群眾有所幫助。財政部將會同相關部門,督促地方和貸款經辦機構認真做好組織實施,充分發(fā)揮政策的效能,以“真金白銀”來助力居民更好消費,助力經營主體提升消費的服務水平,實現供需兩端的良性循環(huán),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中新經緯APP)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lián)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